教育高血压患者应掌握的治疗知识——从健康生活方式到合理用药

发布日期:
2013-10-08
作者: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王增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孙宁玲

出处: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3-10-08 A06全科医学周刊
摘要:

教育高血压患者应掌握的治疗知识

从健康生活方式到合理用药

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服用降压药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二者缺一不可。改善生活方式是基础,合理用药是血压达标的关键。《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培训专题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增武主任医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孙宁玲主任医师分别详细讲解了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的知识。

高血压的治疗离不开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讲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王增武

■重点提示

高血压的治疗离不开长期坚持健康生活方式

讲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王增武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应长期坚持;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 心理平衡;

合理饮食,重点是限制钠盐摄入、限制总热量和营养均衡;

控制体重,减肥不如防肥,已超重肥胖者要科学减肥。

所有高血压患者自始至终都要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心理平衡。高血压与肥胖、糖尿病、血脂异常都是“生活方式病”,改善生活方式同时有助于防治这些疾病。

合理膳食 合理饮食,重点是限制食盐摄入、限制总热量和营养均衡。高血压饮食疗法最主要的关键点是减盐。

1 高血压患者的食物选择

推荐/不推荐

食物名称

推荐的食物

① 富含钾、钙、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新鲜蔬

菜、水果、蘑菇等);

② 用植物油;

③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燕麦、薯类、粗粮、杂粮等);

④ 富含优质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无脂奶粉、鸡蛋清、鱼类、去皮禽肉、瘦肉、豆制品等)。

不用/少用的食物

① 高钠食物(腌制食品、烟熏食品、含钠高的调味料酱料等);

② 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动物内脏、肥肉、禽皮、蛋黄、鱼籽、油炸食品等);

③ 高反式脂肪酸食物(富含氢化油、起酥油的糕点和方便食品等);

④ 糖类、辛辣刺激的调味品、浓咖啡、浓茶等。

 

http://webres.medlive.cn/upload/000/141/248

 

 

1 步戒烟干预方案

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 对高血压患者而言,在体重控制上应有3方面“关注”,即关注实际体重和理想体重的差异、关注总体脂肪量、关注脂肪在全身的分布状况(体型)。减重的根本原则是建立能量“负平衡”,为保证身体健康,饮食、营养要均衡,采用低能量平衡膳食、控制能量摄入,在保证每天必须的热量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有氧运动来使体内脂肪分解。减重应循序渐进,通常每周减重0.5~1 kg,在6个月至1年内减轻原体重的5%~10%为宜。

适量运动 运动可降低静息时的血压,110分钟以上、中低强度运动的降压效果可维持10~22小时,长期坚持规律运动可增强运动带来的降压效果。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增强运动,但安静时血压未能很好控制或超过180/110 mmHg患者暂时禁忌运动。

心理平衡 预防和缓解心理压力是高血压和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方面,包括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个人健康的社会心理状态、纠正和治疗病态心理。

 

高血压患者须重视合理的药物治疗

讲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孙宁玲

■重点提示

“降压是硬道理”: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降压达标将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风险降到最低,最大获益;

降压药的用药原则:小剂量开始、优先应用长效制剂、联合用药、个体化;

血压控制目标:一般高血压<140/90 mmHg;老年高血压<150/90 mmHg

血压达标时间:一般患者用药后4~12周内达标,高龄、冠状动脉或双颈动脉严重狭窄及耐受性差的患者达标时间可适当延长;

常用降压药有钙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固定复方制剂,均可用于高血压初始和维持治疗,但各有其特点和适应证;

高血压患者应长期治疗和定期随访。

 

用药原则 ① 小剂量开始:绝大多数患者须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小剂量开始有助于观察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若效果欠佳,可逐步增加剂量。达到血压目标水平后尽可能用相对小而有效的维持量以减少副作用。② 优先选择长效制剂:尽量使用11次服用而具有24小时平稳降压作用的长效制剂,以有效控制全天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地预防猝死、卒中和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事件。③ 联合用药:降压药物小剂量联合具有降压机制互补、降压疗效叠加,互相抵消或减轻不良反应的特点。④ 个体化:应由医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年龄、血压升高类型和幅度、有无并发症或并存的疾病等)制定降压方案。

血压控制目标 高血压患者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于降低血压水平本身。一般患者在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步将血压控制到国际公认的140/90 mmHg以下(即降压达标),是保证降压获益的根本。老年患者降压目标为<150/90 mmHg,若能耐受则可进一步降低。严重冠状动脉狭窄或高龄老年患者更应根据个人耐受性谨慎地逐步降压,舒张压一般不宜低于60~70 mmHg

强调达标同时,要避免血压下降速度太快及降得过低,以免引起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灌注不足而导致缺血事件发生。一般患者应经过4~12周治疗使血压达标,老年患者、病程长、冠状动脉或双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及耐受性差的患者,血压达标时间应适当延长。

■链接

降压药的种类与适应证

二氢吡啶类钙拮抗(CCB

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或斑块、稳定型心绞痛、脑卒中后及周围血管病的患者。常用长效CCB有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Ⅲ、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中效CCB一般每天2次,早晚服用,常用的有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Ⅰ、Ⅱ);短效CCB有硝苯地平。

ACEI

适用于伴有糖尿病、慢性肾病(须除外严重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伴心功能不全、肥胖及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等为长效的;卡托普利为短效ACEI

ARB

作用及适宜人群与ACEI类大致相同,可用于不能耐受ACEI引起的干咳的患者。常用药物有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替米沙坦、坎地沙坦及奥美沙坦,对有蛋白尿或伴糖尿病的患者可增加一倍剂量。

利尿剂

适用于摄盐较多、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伴心力衰竭和下肢水肿的高血压患者,亦是顽固性高血压的基础药物之一。常用药物有吲达帕胺、氢氯噻嗪等。

β受体阻滞剂

 

适用于中青年、心率偏快的高血压患者,对伴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更适用。常用药物有长效的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缓释片;每日2次的药物有美托洛尔普通片、卡维地洛及阿替洛尔等。

展开

部分内容仅可在
临床指南app 查看下载

阅读免费指南
发送到邮箱

收藏

分享

评论
提交评论
/ 没有更多了 /
置顶